明賢法師:佛教界如何看待水木然造謠被刑拘瀏覽數:913次
核心提示:2016年佛教維權第一彈,以制謠者“水木然”被刑拘圓滿收官。鳳編無比欣喜的看到,在“水木然事件”中,佛教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護法局面,佛教四眾弟子、中國佛教協會、佛教媒體,都以鮮明的態度和堅定的決心,力挽輿論大勢,向中傷佛教的的行為說“不”。然而,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水木然”被刑拘不是佛教維權的終結,佛教界可以歡慶勝利,但不能高枕無憂。鳳凰佛教海潮音主筆明賢法師堪稱當代中國佛教維權第一人,他與鳳凰佛教共同推動的一系列佛教維權運動可歌可泣,光照史冊。關于“水木然事件”,明賢法師有著更為宏闊的分析和思考,此文不僅對自媒體時代的無邊墮落提出警策,同時,也明確了當下佛教維權的方向。 網絡寫手“水木然”(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5月18日,南都報道自媒體人“水木然”(真名魏滿意)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所在地警方刑事拘留?!八救弧?刑拘消息一出,正像當初謠言的傳播速率一般,迅速傳遍佛教圈。 “水木然事件”算得上是2016年度毀謗佛教、褻瀆信仰的重磅事件。所謂重磅,不僅是惡劣影響力上的沉重,更是護教力量的重磅展現。該事件甫一出現時,教界內外諸多大德紛紛在第一時間出手辟謠、力挽輿論大勢,中國佛教協會官網頭條位置連發三條評論抨擊惡行,終致制謠者及時道歉。然而,惡劣影響借勢互聯網傳播規律,已然指數級擴散。 如今,至少在國家法治層面,制謠者“水木然”被刑拘的事實,成為一記響亮的警策,更為佛教近年來護法行動標記了一個轉折意義。的確,我們看到過當事人不能說不真誠的道歉,但如果各類層出不窮的惡性毀謗事件,可以繼續用輕輕巧巧的“無知”做擋箭牌,用信口即來的道歉翩然帶過,那么后續踐踏仍將無有窮盡。伴隨國家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相信佛教維權事業的未來必將愈加明朗。 謗佛成本提高了:兌現“侵權成本”,狙擊戲謔之風 國家在刑法層面,早已明確設立互聯網謠言的制裁措施。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出臺。該“兩高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的,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p> 正是在上述明確有力的法治基礎上,近年來佛教界開始自覺地與諸多不正義的力量進行抗爭。不少有著互聯網從業經歷或社會統計專業背景的佛弟子們,正在逐步摸索誹謗信息的來龍去脈。僅僅通過大眾搜索引擎得出的較為粗糙的結果就可以看出,各類涉佛毀謗謠言,早已突破上述量刑標準。 這些初步摸索的結果,不單單是向佛教四眾弟子呈現當前佛教輿情生態的直觀圖景,更較為清晰地總結出各類負面信息的首發來源、傳播路徑、影響力度、法律定性等。與此同時,逐步梳理和積累諸如舉報、投訴、起訴等實質性行動經驗,引導佛教四眾合理合法維護教界權益。這些努力的積淀之上,我們期待逐漸、逐步去真正踐行——用“侵權成本”的兌現,有效狙擊戲謔中傷之風。 “水木然事件” 警示意義:別以為無知就可以無畏 “水木然事件”的定性眾說紛紜,但至少可以確認的是,即便謠言起意于無知妄為,來源于不嚴謹的編湊,硬性的法制性制裁也不可或缺。該事件有一個重大的警示意義,即它可以標識“兩微一端”自媒體時代的一個轉折——可能之前大眾只是興奮于自己也能在自媒體上自由釋放資訊,但以后就要越來越留心道義邊界和法律制裁,尤其是在涉及宗教信仰的言論上。 退一步說,如果坊間層出不窮的毀謗宗教信仰的謠言是起意于“別有用心”,至少意味著肇事者對宗教信仰是重視的、在意的。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目前網絡上對于宗教信仰的戲謔、丑化、毀謗,更多是出于無知、無感,進而無敬畏、無底線,肆意演繹,毫無忌憚。 這說明我們這個時代的大眾思想界,仍然還在谷底,仍然還在初級階段,甚至仍然還在蒙昧時期??照勎幕a業,只能越炒越山寨,要知道無論何種思想文化,一定是奠基在凝重深厚的生命思辨與生死信仰之上的,否則任憑雞湯灌頂,唯剩軟性洗腦、利益營銷。 要想大道得存,唯有訴諸法制底線,才能成就宗教信仰合理合法權益的硬性保障。只有讓侵權成本兌現,讓法律責任落地,才不會讓“正法遭謗”的重大過失,幻化成一個個輕松浪漫的道歉。法律出手,也更是一個普及宗教政策和信仰常識的關鍵契機和重要渠道。 佛教護法請自覺回避初級思辨陷阱 應該說,如今教界內外已經擺脫了初級思辨的陷阱——即“破邪”更重要、還是“顯正”更重要的無謂爭執;進而達成了建設性共識——標本兼治,用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用“外護教權”為“內正本源”贏得回旋余地。四方聚力,共鑄傳統信仰的回歸之路。 漢傳佛教菩薩乘經律《梵網菩薩戒》《瑜伽菩薩戒》中均明文所載,遇到毀謗三寶而不出手抗擊,對于受過三壇大戒的出家人來講,是破根本重戒。又《法華經安樂行義》卷一中載:“若有菩薩行世俗忍,不治惡人,令其長惡敗壞正法,此菩薩即是惡魔……其人命終與諸惡人俱墮地獄?!笔欠菍﹀e,毋庸贅言。 對于“水木然事件”和涉莆輿論的捆綁,護法者也不是看不出其間厲害而任性作為——它把佛教界目前面臨的體制性、根源性困境,與社會上的利益博弈甚至流行輿情捆綁在一起,令教界的護法行動左右掣肘、投鼠忌器。 鳳凰佛教刊發的《2013中國漢傳佛教護法藍皮書》中早有斷言:“眾多艱苦卓絕的護法經歷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很多護法事件背后是暗潮洶涌的較量。許多借教斂財的利益鏈條被刨出、地下獲益模式被曝光、關鍵位置上的人和事浮出水面,其間的壓力、兇險甚至大大小小的犧牲都不可避免?!焙`路藍縷,以啟山林,新局面開創過程中的曲折不可回避、也不容回避。 然而有教外掣肘的力量存在,我們可以客觀對待。如若教內仍有在護法共識的基礎上釜底抽薪者、冷漠壁觀者、陰陽怪調者,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此間不再耗費口舌,敬請移步別處康莊大道。實際上眾多護法大士們更愿意像某大德那樣痛快表達:“誤用亂用各種忍辱、清凈論調來批評護教行為的人,不但沒有道德,而且沒有腦子”。 不必等候炬火:佛教界護法力量的成長軌跡 從2012、2013跨年之際的法海事件、興教寺事件開始,中國佛教界的實質性護法護教道路逐步趟平,護法護教力量日趨茁壯?!?013年中國佛教護法藍皮書》總結了10大護法事件,《2014年中國佛教護法年報》總結了22大影響力事件,《2015年中國佛教輿情年報》總結了20大影響力事件。佛教四眾的護法意識與護教行動,從最初的涓涓細流,逐步匯成今日洪流。 有幸見證這個成長軌跡的人們,或許依稀還記得,沉寂的教界最初乍現護法行動的時候,很多努力和呼吁竟被教界內、外競相封堵。教外的不理解縱然存在,然而在教內也出現“堅壁清野”的吊詭現象,各路弟子都被師長教誨著“不要參與”“不許出頭”…… 我們理解,成長都需要陣痛。我們也欣慰的看到,從一位、兩三位到數十、數百,有越來越多真正的“識時務者”走在一起,走成了一支隊伍。 魯迅先生曾在那個飄搖時代說:“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p> 我們可以鄭重確認,我們這個時代的佛子們,都沒有空耗著“等候炬火”,而是奮起“自為炬火”。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新晉的護教大士、新生代的法師們開始在毀謗佛教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撰文辟謠、出手力挽輿論大勢,鏗鏘威儀令人動容。 與此同時,行政管理層面和各級佛協也在諸多危重關頭起到指引作用,疏導民意,回應護法共識,共成公平正義大勢。這一切都在印證,所有護法起步階段的步履維艱、篳路藍縷都是值得的、及時的、可以致敬和感佩的。 歷史是一個鐘擺:信仰上坡是時代規律之必然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神圣性遭致解構的祛魅時代。國家經濟社會的繁榮,信息化程度的空前高漲,是盛世氣象,但客觀地也會帶來“一切向錢、一切現實”的暫時思潮,這需要誠實面對。然而就像社會學者卡爾·波蘭尼在《大轉型》中的那個著名總結,歷史像一個鐘擺,當自由放任的市場過度偏激、過度脫嵌時,大勢就會像反方向回擺。 從更寬闊的視角,從其他文明的發展經驗也可以看到,我們人類發展的必然性不允許錯誤思想延續太久。我們已經看到,有著共享和互惠精神的互聯網深處,也就是當今的群眾深處和生活深處,所展現出來的和美互利的走向,以及大數據時代遠離投機精神與個人主義的走向,已經在倒逼各個領域進行轉型調整。自私自利可以有,但它的暫時性是必然的,這種進程阻止不了的歷史的腳步。 在人們尚在各種焦慮不安中需要表達的時候,網絡上出現的各種推手、對宗教各種不同程度的誹謗應該是暫時現象,大家的獵奇心態、發現心態,偷窺心態,審丑心態等等不良情緒是會時有迸發。但越往后越發展,未來的形勢還是要恢復正常的。各級佛協和公安部門的調查,無疑推動了我們社會法制化進程速度的提高,也推進了社會的文化形態良性化進展速度的提高。 “兩微一端”的媒介時代,是“輿論傳播倒三角”的時代。草根的個人的群眾的自媒體成為輿論啟動的主導力量,而官方和傳統媒體成為佐證和背書者。但無論是何種輿論生態,傳播路徑和是非對錯,在煌煌明眼人面前都不會被遮蔽。我們對未來的“失序回歸秩序”有著充分的信心,對貪嗔癡煩惱肆意蔓延的時代重歸平穩有著充分的信心,也對傳統信仰重新被尊重有著充分的信心。 在此我們要向護法起步階段的勇士們致敬,向實質性處理毀謗事件、樹立典范引導未來的諸方力量致敬。他們也是開創時代的功臣,更是順應時代的真俊杰!
|